课堂教学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,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,就要适时把握与老师协作、提高效率,这要做到自学、自思、自考、自律。
自学是针对某学科内容,学生提前预习。明确目的、任务以及找出不理解处,以便听讲时顺利联系新旧知识。同时还包括其它学习用具的准备等,往往老师导入是承上启下的,不要上课好长时间仍找不到课本或用具,造成不专心、时间仓促慌乱、知识衔接不顺。凡事“预则立,不预则废”,有备而来才能万无一失。
自思指课前思考新旧知识联系,自己掌握情况。还包括认真对待老师讲课提出的问题,在探究、讨论中独立思考,发表自己的见解。这时千万不能钻牛角尖,对某个问题理解不清,在不影响听课前提下,暂且放到一边,要紧跟老师思路,课后可继续研究它。孔子曰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可见学与思关系很重要,不仅表现在课前与课内,课后巩固同样也要独立思考,把知识消化以达到系统化。
自考指课后巩固,自己可把整节课内容象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重放一遍,同时自己出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考自己,看能否顺利把内容联系起来。也可以做一些检测题,检验、巩固和提高,这符合及时复习规律。
自律是最关键的,它贯穿于上述各个环节中。无规则不成方圆,不论何时都要严格要求自己、约束自己。上课不要走神,不要三心二意,应循序渐进的自律。如课前给自己定个目标,或时刻提醒激励自己该怎么做,课外活动时间自己可确定一个小的学习或复习方案等。自律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会得到逐步提高。
上述几种简便环节,重点在于把握自己,只要时刻注意、引导自己,学习效率就会逐步提高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